02

“茉莉格桑齐绽放 青春共绘山海情”民族团结 实践团赴我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拉萨融媒记者 莫瑞英 2024年08月09日

图为实践团参观林阿村村史荣誉馆。拉萨融媒记者 莫瑞英摄

7月16日起,在江苏对口援藏实施30周年之际,“民族团结 青春聚力”江苏大学生暑期赴拉萨社会实践民族团结专项团队——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茉莉格桑齐绽放,青春共绘山海情”民族团结实践团的师生党员一行,通过参观寻访、问卷调研、交流访谈、志愿服务、专业授课等形式,将青春与爱的涓涓细流引入西藏这片古朴圣洁的土地,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同谱民族团结曲,共唱祖国富强歌

团队走进南京市对口支援的墨竹工卡县,在县群团工作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产业援藏项目——“格桑花开”产业园、小菜籽油特色产业园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参加了“松赞故里·天边墨竹”2024墨竹工卡松赞文化旅游周暨油菜花旅游推介会,了解产品从生产加工到营销售卖,从“天边墨竹”品牌建立,到做“大”特色种植经济、做“强”净土产业经济、做“特”生态旅游经济,探索农业与食品产业援藏现状,感受宁系墨竹,助推墨竹工卡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喜人变化。

在团市委志工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策门林社区,参观走访具有西藏浓郁传统风貌特点的古建筑和街道……感受这些形成于1300多年前的独具西藏特色的历史与文化瑰宝。

团队还参观了林阿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金色克日”“蓝色叶巴”“黄色林阿”“绿色邦堆”“红色机关”五色党建工作品牌,倾听20户民族团结家庭的动人故事。返乡工作大学生白玛卓嘎分享她在区外读大学时与汉族朋友的真挚交往故事。团队师生走进村民家中,感受古朴的民风、藏式餐食、生活习俗,参观山泉水磨糌粑坊,互赠礼物,交流汉藏文化。

团队走进墨竹工卡县朗杰林村,与旦真索朗等十几位返乡大学生围绕“汉藏文化交流互融”“礼赞新时代、新西藏”进行交流,向当地青少年介绍南京历史文化及学校发展,大家一起品两地美食、交流文化并写下真挚寄语。

专业实践促成长 青春聚力谱新篇

团队成员们“知行合一”,结合食品、食安专业特色,协同达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前往达孜区第二幼儿园开展校园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深入社区、超市和藏式餐厅感受“食安示范,幸福拉萨”新模式。

团队还深入拉萨市区、达孜区邦堆乡、墨竹工卡县等地的政府部门、基层社区、村镇、企业、商超、餐厅等地,开展当地群众膳食结构、生活习惯与糖尿病患病关联性的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通过对239份来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数据的结果分析,实践团成员得出,居民日常食用的糌粑、清茶、酥油茶等不易使血糖升高,特别是黑青稞糌粑对维持血糖平衡、甚至降低血糖有一定作用。

“仓廪实,天下安”。师生们走进墨竹工卡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参观蔬菜大棚,近距离观察草莓、西瓜、西红柿等水果蔬菜的生长态势,与园区负责人交流探讨农业种植和食品加工创新路径,包括种植技术的进步、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

在纳木措和那根拉山口,团队成员还采集水样、土样,带回学校,用作后续科学研究,为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生态建设、农业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传承老西藏精神 弘扬新时代价值谱系

团队成员与团市委、西部计划志愿者等深入座谈。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陈芯与成员们交心畅谈。“进藏一年里,我组织参与志愿服务76场,服务大型赛会12场,志愿服务时长超300小时,社区、学校、福利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志愿红’的身影。”陈芯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团队还前往西藏博物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和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参观学习。“没有一代代默默的奉献者、舍身忘我的奋斗者、‘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者,没有党和国家,就没有西藏灿烂的今天。”实践团成员邓煜茹说。

魅力雪乡,云上达孜、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松赞故里,美丽墨竹……团队成员亲身感知江苏对口支援拉萨取得的重大成就,体悟“民族团结 青春聚力”的深刻内涵,深入理解党中央实施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意义。未来,将继续用青春、智慧和力量续写新时代苏拉“山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