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2025年07月23日

(上接第一版)正是打破区域壁垒,畅通要素流动,推动城市群与产业集群更好融合,让创新效能得到提升。

放眼全国,江苏向61家“筑峰强链”重点民营企业下放高级职称评审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天津统筹高铁站、产业、城市深度融合,实现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城市功能的有机衔接;从优化营商环境,到扩大增值电信等领域开放,一个个改革举措有力推进创新城市建设,持续增强城市动能。

实施城市更新,为创新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动力支撑——

北京的中海大吉巷、贵阳的“新印1950”……当前,商业新地标正成为“人、城、产”融合的支点,带火消费、激活创新。

从城市发展中挖掘新需求,为创新创造提供有力支撑。会议对创新城市建设的部署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在更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中,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培育新动能。

发挥“双循环”枢纽作用,激发城市潜力

城市有市场、有产业,是交通运输、要素配置等重要节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城市的地位和城市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会议提出“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业内专家认为,要充分认识到城市对稳增长、促循环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创新驱动、要素与产业集聚、扩大与升级消费等,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激发城市潜力,转变发展动力。

打通链路,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在京津冀,蓄电池、行李架来自河北,车灯、变速箱来自天津,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来自北京……数以万计零部件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协同之旅”,为区域发展打造更多增长极。

畅通渠道,加强市场与工厂的连接:在浙江义乌,依托市场优势,强化“工贸联动”,信息光电、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依托中欧班列,被称为“山城”的重庆加速外向型经济发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海南儋州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集聚……在“双循环”中做强枢纽功能,一个个城市持续拓宽发展的潜能。

“创新城市的落子,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生动注脚。”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让创新驱动发展,让城市涵养创新,将不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社会的动能与活力。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