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砥砺六十载 奋进新征程

——以高质量发展的拉萨实践谱写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新篇章

德 吉

六十年栉风沐雨,一甲子春华秋实。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拉萨市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四件大事”的实践中书写了高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拉萨市以“四个创建”为战略抓手,以“五条原则”为行动指南,以“四大战略”为发展路径,正以昂扬姿态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现代化发展新叙事。

一、坚持党的领导根本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拉萨60年发展历程深刻证明,党的领导是西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证。从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到改革开放春风吹拂高原,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推进高质量发展,拉萨市委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拉萨市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依托拉萨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谭冠三纪念园等红色资源,年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超千场,覆盖党员干部5万余人次。通过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进万家”活动,编印藏汉双语学习材料,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在主题教育中,创新开展“千名干部进千村”活动,推动理论学习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度融合,使党的执政根基在雪域高原坚如磐石。

(二)创新载体机制,深化民族团结。

打造“藏汉一家亲”社区共建品牌,在城关区扎细社区等示范点建立“民族团结互助合作社”,通过结对帮扶、技能共享等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实施“石榴籽计划”基层治理模式,在全市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双联户党小组”的三级组织体系,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岗”2300余个,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数据显示,拉萨市连续三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群众满意度达98.7%。

(三)筑牢安全屏障,完善治理体系。

面对反分裂斗争的复杂形势,拉萨市委以“五条原则”为遵循,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新建立“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在边境地区实施“红色堡垒工程”,建成智慧边防管控系统,实现重点区域监控覆盖率100%。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各级党组织组建“党员突击队”1200余支,构筑起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注入了鲜活的拉萨实践。

二、践行新发展理念战略路径,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

立足“四个创建”目标定位,拉萨市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探索走出一条符合高原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四大战略”引领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的不足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990.04亿元,经济结构实现从农牧业主导向现代产业体系的华丽转身。

(一)绿色工业崛起,打造清洁能源高地。

依托青藏高原“水风光”资源禀赋,实施“清洁能源+”战略。装机容量84万千瓦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全面投产;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光伏基地——当雄县羊八井100兆瓦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藏中电网与阿里联网工程贯通,使拉萨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0%。更值得瞩目的是,拉萨经开区引进宁德时代投资18亿元建设全球首个高原锂电池研发中心,推动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储能应用—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绿色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二)数字赋能转型,激发创新驱动动能。

建成西藏首个“城市大脑”,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拉萨高新区培育出“云上藏药”大数据平台,整合藏医药古籍文献2.8万册,服务全国3000余家医疗机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达孜工业园引进智能藏毯织造设备,产品远销40余国;拉萨文创园打造“数字非遗”展馆,唐卡等传统工艺通过3D打印技术焕发新生。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20亿元,占GDP比重达15%。

(三)特色农牧业升级,擦亮“拉萨净土”品牌。

近年来,拉萨市通过实施“万亩饲草、万头奶牛、万吨青稞”工程,建成高原生物产业园。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藏鸡、牦牛等特色养殖,带动12万农牧民增收。“拉萨净土”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旗下矿泉水、青稞饼干等68款产品获欧盟有机认证。更令人振奋的是,曲水才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温室大棚远程控制,蔬菜产量提升3倍,成为高原智慧农业样板。

(四)区域协作创新,构建开放发展格局。

深化“飞地经济”模式,拉萨经开区与江苏共建“苏拉产业园”,引进项目43个;在北京设立“拉萨创新中心”,吸引科创企业28家。青藏铁路物流园开通中欧班列“拉萨号”,年货运量超50万吨。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6亿元,较十年前增长12倍。这些实践生动诠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高原的创造性转化。

三、厚植生态文明建设底蕴,绘就雪域高原最美生态画卷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殷切嘱托,拉萨市一直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市累计投入生态资金超百亿元,实施“绿色围城”工程,森林覆盖率从1965年的不足5%提升至19.5%,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最优的首府城市之一。

(一)系统治理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长期以来,拉萨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创新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在南山种植耐寒苗木300万株,建成34公里生态廊道;布达拉宫周边打造“千亩花海”,年固碳量达1.2万吨;实施拉萨河综合整治,建成12公里滨河湿地公园。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实现拉萨河全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至12.2平方公里,越冬候鸟数量从2000只增至3万余只。

2024年,拉萨南北山绿化新增营造林17.72万亩,38个造林片区苗木成活率达到92%以上;完成庭院绿化133余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180余万平方米,“水润城 绿满城”效应已然显现。

(二)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惠民富民。

为了让更多人民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拉萨市创新“生态岗位+集体经济”模式,设立草原监督员、湿地管护员等岗位1.7万个,户均年增收8000元。林周县建立“碳汇交易合作社”,通过造林获得碳汇收益500万元。更值得推广的是,尼木县吞巴镇将千年藏香制作与生态旅游结合,游客可亲手制作水磨藏香,近两年,带动全镇旅游收入突破亿元,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三)培育生态文化,引领绿色生活方式。

为持续稳固空气质量,拉萨市严格管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35蒸吨及以下供热生产燃煤锅炉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如今,拉萨市11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实现联网监管,建成拉萨市机动车固定式遥感监测平台。

2025年,为持续深化拉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结合全市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现状,拉萨市出台了《拉萨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禁塑令”,推广环保布袋300万个。开展“绿色单位”创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如今的拉萨,已经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也是全国第一个获得该荣誉的首府城市(省会城市)。漫步在拉萨城市街头巷尾,绿意浓浓,城市公园随处可见,布达拉宫倒映在碧波之中,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态宜居城市新貌,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注脚。

四、坚守人民至上价值追求,书写民生福祉新答卷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拉萨市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十年超70%。数据显示,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8万元,是1965年的200余倍,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教育提质扩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30年前,国家在上海等省市开办西藏班,一大批西藏学生为了接受好的教育,背上行囊,奔赴远方。如今,不少西藏学生不再从小远离父母,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西藏班一样的优质教学。这正是国家实施“组团式”援藏2.0工程的生动体现。如今,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拉萨分校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8%。创新“智慧教育”模式,建成全区首个5G+VR教学系统,农牧区学校同步课堂覆盖率100%。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60%提升至92%,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49%。“格桑花”助学工程十年资助学子12万人次,真正实现“教育点亮人生”。

(二)医疗普惠可及,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事关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拉萨市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日趋完善,织密织牢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报销比例不断提高、报销范围不断扩大、兜底保障更加完善,看病再也不用愁了;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垫付费用,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

如今,在拉萨已经建成西部领先的“智慧医疗”平台,拉萨市人民医院实现5G远程心脏手术。藏医药浴疗法入选非遗,全市建立藏医馆89个,年服务患者超百万人次。

(三)文化润心聚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打造120个“格桑花”文化驿站,开展“书香拉萨”全民阅读。非遗保护卓有成效:藏戏、唐卡等76个项目列入保护名录,觉木隆藏戏队年均演出300余场。创新“文创+旅游”模式,八廓街非遗集市年销售额破亿元。数据显示,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人均面积达1.2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固边兴边富民,夯实边境发展根基。

将“乡村振兴那曲奋进”活动与拉萨经验融合,在墨竹工卡县实施边境小康村提升工程:建成特色民宿集群,发展高原药材种植,村民年收入突破5万元。全市实施兴边富民项目326个,边境公路通达率100%,移动网络覆盖率100%。

六十载光辉历程,见证了拉萨从封建农奴制桎梏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跨越;一甲子团结奋斗,镌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丰碑。拉萨的沧桑巨变雄辩地证明——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西藏繁荣稳定的根本遵循,高质量发展是推进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拉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维护稳定上持续深化反分裂斗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常开长盛;在发展路径上加快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生态保护上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在固边兴边上完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网络,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的钢铁长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拉萨篇章,以更加辉煌的成就迎接西藏自治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5-08-21 ——以高质量发展的拉萨实践谱写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新篇章 4 4 拉萨日报 c207048.html 1 砥砺六十载 奋进新征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