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口水粘贴的“感情”

李伟明

M君聊过一件闲事。他还是个普通科员时,就认识同住一小区的邻居W,是一家小企业的经营者。那时双方的关系虽然不算特别熟悉,但也不生疏。多年前的一个休息日,M君有急事要去单位一趟,走到小区门口,恰逢W正要开车出去。M君问W的去向,刚好离他的单位不远,只不过需要绕个几百米而已。M君便表示希望搭一下W的顺风车。不料,W却说,现在打个车也很方便,建议M君还是到门口打车。说完一按喇叭,扬长而去。

此后,M君与W就有了些隔阂,在路上碰面,最多点个头而已,一句话也不说。大约十年后,M君在官场上顺风顺水,屡获提拔,居然做到了某局局长。而W的业务正好是M君所在的局主管。于是,W立即对M君客气了许多,三番五次约他吃饭。自然,M君每次都婉谢了。

M君明白,W如今的热情,并非因为他们是同一个小区的邻居,而是因为他的位子。如果哪天他不再坐这个位子,W对他的态度,肯定不会比以前好多少。既然如此,何必应付这种虚假的“感情”?

M君的遭遇,相信很多人都有似曾相识之感。那年换届,我刚到某地任职时,有一名当地的干部数次说要请我吃饭。我当然不可能答应这种事,但那个干部颇有毅力,不断发出邀请。有一次,我干脆向他直言:“只要我们有工作关系,我就不可能吃你的饭。你真要讲感情,等我调离这里了,没有工作关系了,有缘相逢时再请吧。”这个干部一听,脱口而出:“你都调离了,我还请什么?”我大笑说道:“你看,话说到这个份上,我终究是要调离的,所以这饭还是不吃为好,省得浪费大家的时间。”

人们常说,世人多“世故”“势利”。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带几分“势利”的人,可谓比比皆是,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有。“势利”和身份无关,和地位无关,和能力与学识也无关。品行如此,无论他从事哪一行,干到什么程度,都脱不了这层俗气。

因利益之交而衍生的“感情”,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其他人清不清或许不甚要紧,但对于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就不得不看清这一点。为官者如果看不穿基于利益之上的所谓“感情”,那迟早有一天要吃亏,甚至栽一个大跟斗。人家好端端的凭什么突然对你这么“好”?无非是冲着你所坐的那个位子,冲着你手上所掌握的权力来的。这种从天而降的“好”,表面上柔情无限,但目的性太强,手段也可能太狠,如果不提前防一手,说不定哪天就会被这种“温柔一刀”杀个措手不及,刺得鲜血淋淋。

遗憾的是,很多人就是看不破这种“感情”的虚伪性,或者说,他们不愿意看破。于是,我们不断地看到很多官商之间“亲而不清”的关系。一些官员和老板勾肩搭背,称兄道弟,都是为了双方的“利益互补”。有的官员热衷于别人的吹捧,喜欢在酒席上找感觉。再往前走一步,就是不仅不设防,还甘于被“围猎”。很多官员就是因为交友过滥,最终惹上一身的大麻烦。直到铸成大错,他们才幡然醒悟,可惜这时候已可能迟了些。若干年前,本地有一个落马县长就曾经说过,自己以前在某个实权岗位时,门庭若市;后来调到了一个相对务虚的岗位,很快门可罗雀。过了一段时间,重用到了更有实权的岗位,那些久不露面的人又冒出来了,而他因为某些私利,对这些人“不计前嫌”。最后终于毁在他们手上了,才认识到最可恶的就是这种“朋友”,最害人的就是这种“感情”。

用农村土话来说,这种直奔利益而来的“感情”,其实就是用口水粘贴的,一点也不牢靠,随时可能脱落。检验感情关键看平时,看你尚未显山露水时,尤其是身处低谷时。你落魄时,有人关心你,那是真关心。你发达时,朋友遍天下,可惜不知有几个是真朋友。所以,一个人确实不需要太多的“朋友”“哥们”,得志时的“前呼后拥”往往是一种假象,经不起风浪的吹打。患难之交才见真情,不给你添乱的朋友才是真朋友。身居领导岗位者,对此尤其要有清醒认识。

藏 ICP 备09000541号-1 |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24号 | 地址:西藏拉萨市江苏路19号 | CopyRight :拉萨日报社

2025-09-18 李伟明 4 4 拉萨日报 c208596.html 1 口水粘贴的“感情” /enpproperty-->